

招商引资推进会暨集中签约
全国台企咸宁招商引资签约
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王远鹤检查项目进展
咸宁(深圳)产业对接洽谈会签约
合加环保
瀛新精密电子
宝塔光电
奥瑞金制罐
和乐门业
南玻集团
立邦涂料
10月31日——11月1日,我市将举行第三季度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拉练检查,集中晾晒今年以来招商引资成果。1至9月,全市新签约项目776个,协议投资总额2062.3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数952.74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95.27%。我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总量排名全省第六位,项目数居第五位。
签约项目中,重量级企业突出:投资额100亿元的中合华浦智能汽车一期、二期;投资额80亿元的喜马拉雅氢燃料电池生产;投资额60亿元的合加环卫车改扩建及研发中心建设;投资额50亿元的鄂旅投军旅文化产业园;投资额132.49亿元的华夏幸福基业嘉鱼产业新城;投资额20亿元的元其健康产业园;投资额130亿元的康美大健康产业项目;投资额80亿元的联投桂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投资额70亿元的中广核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广核、中船重工、携程、康美药业、正威等5家国内外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咸宁,在“招大引强”上再创新突破。
压力传导 比学赶超抓招商
——营造一个强大的发展气场
市委书记丁小强说,要坚定不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更多有效增长的企业;各个部门要持之以恒地提升服务水平,视企业如亲人家人,随时随地为企业发展“待机”,第一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要通过一季一拉练,半年一检查,看到各地自身的差距所在,逼出推动发展的动力。
一是以拉练检查验招商实绩。通过第一、第二季度两次拉练检查,全市领导干部切实感受到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空前压力,倒逼各地、各部门自我加压,比学赶超,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大气场已基本形成。二是以媒体问政逼干部作为。整合全媒体力量,依托“三抓一优”专题电视问政、云上咸宁、网络问政平台,一个个“问”字披露项目推进中“慢作为”、不担当等问题,倒逼干部主动作为,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以舆论宣传促全民招商。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感,我市在咸宁日报头版刊登为期2个月的“喜迎19大,实现开门红”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专题系列报道,多次对重大招商活动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在省、市媒体上发布招商新闻200余条。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聚集、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积极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出“敬商、爱商、亲商、助商”的良好社会氛围,成为中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1至9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1236.02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居全省第5;地方财政总收入96.49亿元,同比增长1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6亿元,同比增长11.8%,多项经济指标居全省前列。
明确方向 突出特色产业
——瞄准一个重点招商方向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咸宁建设成为湖北的特色产业增长极,要求我市着力做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域旅游三篇大文章。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食品医药等五大千亿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机电、互联网+、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着力抓好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三大产业”的战略目标。
我市围绕以上重点产业,立足产业延链补链,梳理全国特色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布局,瞄准重点地域和企业重点联系人,形成我市产业招商的路径图和通讯库。
咸宁高新区、各县(市、区)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引进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咸宁高新区充分运用现有汽车产业基础,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着力引进中合华浦智能汽车、正道新能源汽车等项目。
咸安区引进广东温氏股份公司建设咸宁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肉鸡屠宰、肉猪屠宰生产线、禽类熟食、猪肉高低温制品、中央厨房配餐加工中心及冷链物流中心等。
嘉鱼县在金盛兰冶金项目的带动下,引进中兴盛炭素制品、负极材料项目。依托金盛兰,中兴拓湖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决定在嘉鱼高铁岭临港工业园,建设一个再生资源利用项目。
赤壁市以华舟重工为龙头,先后引进了贝雷钢构、赤壁神韵机械、金轮机械等配套项目,初步形成了以华舟重工为龙头的应急安全产业板块。
通城县依托瀛通、三赢兴、宝塔光电等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今年引进了富士康正达国际光电、青岛阿莫斯、深圳市迈吉等企业,在通城手机特色小镇建设智能光电产业集群。
崇阳县围绕乡村旅游,引进了三特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综合项目、尚禾绿色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三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通山县以楠竹、油茶、茶叶等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成功引进中控大通投资集团的新型竹基复合材料、湖北森泰公司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湖北山林枫公司的乌龙茶种植加工、湖北东林农业开发公司的耒林农业观光园等项目。
创新方法 实施精准招商
——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是制定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围绕“招商引资17条”,在工业项目“零审批”、进一步降成本、金融支持、创业创新、外商投资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政策“17条”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随着“1+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多重政策的叠加效应,政策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吸引着一大批企业纷纷来咸投资兴业。
二是“筑巢引凤”,探索重资产招商。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产业基金支持,实现金砖药业、温泉凤凰科技孵化园、顶好智造园、宝塔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拎包”入驻。
三是“腾笼换鸟”,利用存量资产招商。清理园区闲置厂房近80万平方米,招引三赢兴智能电子、维达力、中山元其健康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
四是“仙人指路”,推进产业基金招商。以贺胜金融小镇为聚集平台,深入对接长江产业基金,已成功引进深创投、清科集团、海尔资本、上海中禾资本等136余家基金管理公司落户咸宁,资金管理规模超过220亿元。
五是“广开税源”,推广总部经济招商。用足用活税收奖励政策,积极推广总部经济招商,吸引了吸引了楚天高速、武汉西电、闵通海运等总部经济企业近100家,35家企业已开始纳税。
凝聚力量 形成招商合力
——构筑一个全方位的招商新格局
一是市主要领导挂帅抓招商。每月必带队外出招商,每月必听招商工作汇报,逢会必讲招商工作,来重要客商必亲自接待洽谈。今年以来,市县两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320余批次,拜访企业900余家,参与来咸考察项目洽谈760余批次。
二是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抓招商。成立招商专班,主要负责人每月率队外出招商不少于10天,截至目前,市直部门引进项目34个,准备签约项目14个,重点在谈项目53个。
三是成立招商专班驻点抓招商。市本级组建9个市直招商工作专班,分别前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9大城市开展驻点招商工作,每月驻点招商不少于20天。咸宁高新区、各县市区分别组建招商专班或小分队,外出开展驻点招商工作。目前,全市外出驻点招商人员达120余人。
四是聘请“招商顾问”委托招商。金砖药业水针剂生产项目已签约落户,招商主体由以往的招商部门发展为经济主战线招商直至全市招商、全社会招商。
完善制度 强化统筹督办
——建立一套高效的体制机制
一是协调督办更加健全。对重点在谈项目,采取多部门共同对接洽谈、专题会议分析、专班密切对接、专人跟踪服务的工作模式,推进项目落户进程;对新签约项目,实施市直单位“一对一”包保服务。截至目前,已对市本级新签约的49个重点项目建立了“一对一”包保服务清单,要求包保单位成立项目落地专班,安排挂点任务,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对已签约的重大项目实施项目建设“211”工程,在全市筛选出20个产业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文化旅游服务业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实行市“四大家”领导包保制度,推进项目加快建设。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成立督查组,对招商引资项目的推进、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督办检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予以通报。
二是统筹调度更加顺畅。建立“周管理、月通报、季调度、半年结小账、年终结硬账”的数据信息报送机制,对全市招商数据、项目信息进行统筹把握,综合分析,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定期召开项目信息分析研判会,收集、整理、甄别全市项目信息,从最适合投资方项目发展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移交进行统筹调度,如万达项目移交咸安区承接,携程网呼叫中心已落户赤壁,居然之家物流和制造基地项目已与嘉鱼县达成合作意向。
三是工作考评更加科学。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市直单位“三抓一优”目标责任绩效考评,制定《市直部门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强化对市直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取消评优资格。出台了《咸宁市记功奖励办法》,对招商有功党政机关单位记功情况作为年终综合考评评优的重要依据,将招商有功党政机关人员记功情况,作为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干部的重要参考。